153亿元“甩包”,甘肃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

晟盈英才 2025-10-21 4289人围观 国学京东云重庆发展

从历史情况来看,自2018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以来,甘肃银行已累计八次向甘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甘肃资管)转让资产,转让总额已达237.89亿元,而此次高达197.19亿元的资产包转让交易更是刷新了甘肃银行上市以来的单次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记录。

从代价支付方式来看,甘肃银行与甘肃资管约定分期付款:首期80亿元需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剩余73亿元将在2028年至2030年分三期完成。这一安排既缓解了甘肃银行的资金压力,也为甘肃资管提供了评估资产回收周期的时间窗口。

甘肃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规模达43.4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93%,虽较年初下降了0.0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5%)。

另外,2024年,该行核心财务指标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具体来看,该行实现营业总收入59.54亿元,同比下降10.67%;实现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下降9.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25亿元,同比下降37.53%。

由此可见,甘肃银行资产端加速处置不良资产显然与其在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上面临的压力密切相关。

甘肃银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所出售资产属于该行的低效益资产,资产出售事项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减少拨备及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进一步优化相关财务指标,提高盈利能力。同时,资产出售事项可降低该行风险加权资产,并提高资本充足率,是盘活信贷资源、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效办法,将进一步夯实该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也认为,不良资产处置过程较为复杂,但其拍卖、转让、定价均已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资产收回难度较大,成功转让后,可以带来现金收入,最重要的是减轻银行资产质量包袱,为银行经营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有效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甘肃银行此番资产转让交易的特殊性,在于其首次大规模处置非信贷类低效金融投资资产。公告显示,本次资产包中的金融投资资产包括信托产品(76.23亿元)、资管计划(40.98亿元)、债券(18.59亿元)及私募基金(1.99亿元),合计本金总额高达137.79亿元,占资产包本金及利息账面余额的比例接近70%,远超信贷资产的比重。

对此,董希淼分析指出,正如甘肃银行此次出售低效益的金融投资资产,银行业正在加速推进非信贷类不良资产的处置。这类资产虽然不同于传统信贷资产,但同样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造成拖累。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近年来非信贷类资产的处置规模呈上升态势。

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此次交易的受让方,甘肃资管无疑扮演了关键角色。成立于2016年的甘肃资管,是甘肃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AMC),主营业务包括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投资和处置等。

近年来,地方AMC在处置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业内人士指出,地方AMC的优势在于对区域经济的熟悉度,依托对本地市场的深刻理解,在承接银行剥离的属地不良资产时更加高效,同时,在整合法律、市场及资本等各类资源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提升资产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而且,业内人士也认为,未来不良资产的来源会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会变得更加分散,处置周期也会进一步拉长。在此背景下,地方AMC的业务模式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不良资产包,也不再是简单地提供资金解决流动性问题,而是需要真正盘活存量资产,针对不良资产本身开展定制化的全方位纾困。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